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介绍
历史沿革
领导分工
组织机构
师资力量
院士风采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名录
人才引进
师德师风
制度文件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专业介绍
制度文件
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
制度文件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发展动态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方向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制度文件
实验室管理
生物化学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管理动态
制度文件
党群工作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支部建设
制度文件
工会工作
工会活动
制度文件
共青团工作
科技创新
团学活动
制度文件
关工委
学生工作
通知公示
学工动态
思政月谈
学子风采
制度文件
校友专栏
历届本科生名录
历届研究生名录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新华日报]“超杂稻”专用肥破解肥力下降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15-12-14
本报讯 记者12月11日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欧阳平凯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破解土壤肥力下降难题,并助力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成功实现每亩超过1000公斤的世界最高水稻单产。
袁隆平院士在实现杂交稻每亩900公斤后,一直在努力冲刺亩产1000公斤,并委托湖南丰惠肥业有限公司牵头校企合作攻关。2011年开始,丰惠肥业有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欧阳平凯院士团队联手攻关。
“上世纪60年代始,由于单施和过施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现象严重,化肥报酬越来越低。”欧阳平凯团队助手、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胡南介绍说,化肥报酬30年间递减了50%~60%,原先1公斤化肥可以生产25公斤谷物,现在只能生产10公斤。为此,欧阳平凯团队从提升土壤化学肥力、物理和生物肥力入手破解难题。
研究人员在传统的N、P、K等无机养分中,合理添加了中微量元素、20%-30%的高品质有机质、活性微生物菌剂以及少量抗虫抗逆生物活性成分。“我们研发的肥料能够创造适宜的土壤松紧度,改善物理肥力。”团队成员介绍说,有机质通过与化学养分的螯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化肥的流失以及水环境污染,而微生物菌剂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生物肥力。
2015年12月12日第3版:
http://xh.xhby.net/mp2/html/2015-12/12/content_1348596.htm